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繼志承烈念父兄

筆者:曾陣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每逢九三軍人節,我的心中就湧現一股激動感念之情。先父曾超先生於民國廿七年,在連長任內參加台兒莊大會戰時,浴血殉職,時年四十二歲。兩年之後,民國廿九年,胞兄曾程輝擔任排長時,又在江西南昌抗日戰爭中,為國捐軀,葬身火海,得年才廿三歲,正是「壯志未酬身先死,長使家人淚滿襟」!政府遷臺後,將父親和兄長列為革命烈士,入祀於台北圓山忠烈祠供奉;但每憶起此段國仇家恨之慟,總是刻骨銘心,感慨萬千! 民國卅三年,我廿歲,對於雪國恥、報家仇的願望,沸騰到頂點,毅然響應政府「一寸山河一寸血,十萬青年十萬軍」號召,投考青年軍二○五師,踏上從軍報國之路,隨同部隊,馳騁大陸東南半壁,受盡折磨,但我內心,仍堅定不移,連睡夢時,都不忘記這筆血債。 民國卅八年,隨軍渡海來臺,駐防南投縣營區,待命反攻;那年先總統 蔣公華誕之慶,本隊全體軍官,咬破手指,以自己的鮮血簽名,呈獻祝嘏,展示忠誠與決心,至今我都還保存著「歃血簽名」照。 民國四十三年,我在陸軍卅四師一○一團三營第八連擔任指導員,奉命戍守金門前線烈嶼的紅山防地,適逢中共軍方發動九三砲戰。那年九月三日午後,對岸廈門敵軍砲兵陣地,忽然間,有如萬「砲」齊發,爆炸聲震耳欲聾,砲彈碎片,四處亂「射」,足喪人命。 我在危險慌亂中,匍匐前進,找尋掩蔽;隨後趁敵人砲火間斷時刻,到各個碉堡鼓舞士氣,立誓與陣地共存亡,全連官兵,戰志高昂,所幸除多處碉堡,被敵人砲彈炸毀外,人員安全無傷亡。 民國五十年,我擔任陸軍七八三通信營指導員,參加台北雙十國慶閱兵大典,竭盡全力,圓滿達成閱兵任務;當年閱兵指揮官,即為鄭為元將軍。 民國五十二年,我重赴金門戰地,襄助部隊長趙育午上校,完成演習任務,部隊遵照命令期限,安全進入陣地防守,贏得當地高級長官馬安瀾將軍與張敦熙將軍嘉許。 至民國六十年,配合國軍人事精減而退伍,總括將近卅年戎馬生涯中,有苦也有險,有失也有得,但都無愧於責任與良心;獲頒的每件勳獎章,更記錄著半生軍旅的榮耀。 時光荏苒,除役十五年後,再勉勵獨子曾祥城,報考軍事院校,繼續為國效力;我曾家一門,三代四人,從軍報國,不落人後。父親和兄長壯烈成仁,名留青史;我和獨子都服役到校級軍階退伍,克盡軍人天職。 民國九十年春祭國殤時,偕子同往台北忠烈祠,向父親和哥哥靈位上香祝告。今年軍人節秋祭國殤時,我們要再上禱,抗戰勝利一甲子,臺澎金馬繁榮,民生樂利,祈求上蒼,消弭種族仇恨,常保人類和平相處是幸!(點閱次數:1296)